>>您当前位置:首页 -> 专题 -> 贺兰山网评 -> 原创网评
【地评线】贺兰山网评:《人民日报》点赞的“攒劲女子”,是咱宁夏人!
2025-10-15 09:50:13   
2025-10-15 09:50:13    来源:宁夏新闻网

  “攒(zǎn)劲(jìn)”,在宁夏方言里是“能干、敢拼、不服输”的意思。

  10月13日,《人民日报》点赞了宁夏红寺堡一群特别的“攒劲女子”,她们从“苦甲天下”的西海固搬迁而来,在曾经荒凉的移民区,用双手编织出崭新生活。

  宁夏红寺堡,罗山脚下,全国最大的易地搬迁移民集中安置区。这里的女性,大多从曾“苦甲天下”的西海固搬迁而来。

  “埋头苦干,把自己活成逗号;挺直腰杆,就是个叹号!”李耀梅说。她的经历尤为坎坷。一场大病、一次交通事故,让她背上了30万元债务。在扶贫工作组和妇联的帮助下,她贷款5万元办起家庭作坊,用芨芨草扎扫帚。3年多时间,她扎出2万余把扫帚,还清所有欠款。

  “你叫啥?你没有自己的名字吗?”多年前,王琴在签一份文书时,下意识地写下丈夫的名字。一句无意的询问,令她彻夜难眠。搬到红寺堡后,卖辣串、做加气员、工地搬砖……倔强的王琴,想要“活出自己的样子”。她接手了红寺堡区的中通快递站。”12年过去,王琴的快递站已有员工20多名、乡村快递网点30多个。

  马慧娟从西海固的黑眼湾村搬迁而来,温饱不愁,新的烦恼又困住了她:“我不希望自己变成黄风中的一粒沙,风一吹就没了。”一部旧手机成了精神窗口,农忙间隙,她就趴在炕头用拇指敲字。13年间,敲出300多万字,出版多部作品,还当选了全国人大代表。

  徐海侠的左腿,25年前因病截肢。从26岁怀揣3000元,开起了当地第一家美发店,她接连创办11家企业,带动上百名残疾人和脱贫户就业。红寺堡区残联创新机制,“忘忧草”残疾人托养中心引入社会力量,委托徐海侠全面运营。日间照料、康复训练、辅助性就业,160名重度残疾人,有了“第二个家”。

  “攒劲是个动词。活着就要向前跑,更好生活还在后头。”王航弟的枸杞种植家庭农场,去年销售额突破600万元。

  曾经,西海固女性被称为“三转女人”(围着锅台转,围着孩子转,围着牛羊转)。如今,在党的好政策支持下,她们真正撑起了半边天。

  宁夏红寺堡的荒滩上,这些曾经默默无闻的女性,如今个个身手不凡。她们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浪潮中,不仅改写了自己的命运,更带动一方乡亲共同前进。个人的“攒劲”是为了站稳脚跟,群体的“向前”才能百花满园。

  “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,也是中国全体妇女的梦。”在宁夏,这句宏大的话语化作了一个个触手可及的生动现实。(宁夏新闻网特约网评员 康婷婷)

【编辑】:赵虎
【责任编辑】:杨丽